为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规范高钾血症的临床处理流程,强化急救设备操作技能,外科重症医学科于4月16日组织开展了“高钾血症诊治及转运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操作”专项培训。本次培训分为理论授课与实操演练两部分。
理论培训部分聚焦高钾血症的快速识别与紧急处理,由陈燕主管护理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高钾血症是重症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严重时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陈燕主管护理师结合最新临床指南,从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紧急处理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即为高钾血症,当数值高于6.5mmol/L时,需立即干预。”陈燕主管护理师强调,快速识别高危患者是关键,尤其是合并肾功能不全、酸中毒或服用ACEI类药物者。培训还重点解析了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如T波高尖、QRS波增宽)的判读技巧,并详细演示了钙剂、胰岛素-葡萄糖、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流程。针对临床中易忽视的细节,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指出“降钾治疗需动态监测血钾及心电图变化,同时排查原发病因,避免反复发作”。参训人员就疑难病例展开讨论,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由金玉峰主管护理师带来实操演练讲解,提升急救设备转运安全性与监测精准度。 在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呼吸机与心电监护仪的规范操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为此,科室金玉峰主管护师进行了设备操作专项培训。
具体讲解了转运呼吸机操作规范 ,培训模拟了从ICU至CT室的转运场景,参训人员分组练习呼吸机参数调节、管路连接、报警处理及突发故障应对。“重点检查气源压力、潮气量及氧浓度是否与患者需求匹配,转运前必须确认电池电量充足。”金玉峰护师现场演示了不同模式下(如SIMV、PSV)的参数设置,并强调“转运中需密切观察患者胸廓起伏与血氧变化”。 第二个操作重点是心电监护仪使用。针对监护仪常见的电极片脱落、信号干扰等问题,金老师详细讲解了导联定位、滤波模式选择及报警阈值设置。“避免将电极置于骨突处或伤口附近,可显著减少误差。”参训护士在指导下完成了从设备自检到动态监测的全流程操作,并针对心律失常识别进行了强化训练。
“此次培训不仅填补了新入职人员在急症处理中的知识盲区,还优化了团队协作流程。”外科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申存毅表示,未来科室将每月开展专项技能轮训,内容涵盖CRRT、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邢斌瑜副护士长指点评中提到,外科重症医学科是急危救治的“前哨阵地”,此类培训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多学科协作转运中,标准化操作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科室今年已累计开展急救技能培训8场,后续将会对每名护士进行考核,做到全员应知应会,才能更好为重症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