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创新 > 正文

医疗创新

交大一附院成功实施西北首例颈腹双单孔食管癌手术

发布时间:2025-08-04   文章来源:胸外科    作者:李国瑞 游江涛   责任编辑:   (点击:)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张勇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了西北地区首例颈腹部双单孔食管癌根治术。这项前沿微创技术的应用,为高龄、心肺功能欠佳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治疗新路径。

挑战:七旬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传统手术风险高

接受手术的胡大爷(化名)年逾七旬,近1年来饱受进食哽噎困扰,3月前确诊为食管癌,经过规范的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影像检查提示未见淋巴结转移,为完整切除肿瘤创造了时机。然而,胡大爷本身患有肺气肿和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加上化疗可能增加的组织粘连风险,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术后容易出现气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使得胡大爷及家属对传统开胸或胸腔镜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恢复充满顾虑。

破局:精准微创方案,为特殊患者量身定制

面对患者的特殊状况与担忧,在付军科教授和张广健教授的指导下,张勇教授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和术前充分讨论,决定采用技术难度更高但创伤更小的“颈腹部双单孔食管癌根治术”。术式的选择不仅是基于对患者个体情况的深入考量,同时也是团队始终秉承的“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体现,以期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创新:双单孔“无胸”微创,创伤与康复双重优化

传统的食管癌手术,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胸腔镜手术,通常需要在胸部进行较大切口或多个操作孔,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期较长。该术式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极简的入路设计和操作理念:

切口精简化:仅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腹部(剑突下与脐连线中点)各开一个约3-5厘米的小切口。

完全“避胸”:手术全程无需进入胸腔,彻底避免了对胸壁、肋间神经及肺组织的干扰和损伤,显著降低了对患者本就受限的呼吸功能的负担和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

降低手术时间:手术全程平卧位进行,消除了传统三切口手术术中需变换体位而额外增加的时间,同时可以采用两组医师“上下同时进军,共同会师”的方式节约手术时间。

目前最微创:融合了经颈纵隔腔镜与经腹腹腔镜的技术优势,将手术创伤降到最低,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微创的食管癌根治术式之一。

填补西北空白,惠及更多患者

手术中,团队通过两个微创通路精准操作:颈部切口游离上段食管,腹部切口游离下段食管及胃,将胃塑造成更适合上提的“管状胃”。最终,“管状胃”经由食管裂孔、沿食管床上提至颈部,与食管近端进行精细吻合。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极少,术后患者全身未留置任何引流管。

术后第一天,胡大爷即能下床自主活动并逐步恢复进食,恢复过程顺利,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此例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西北地区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更为那些因高龄、心肺功能储备不足等因素难以承受传统手术创伤的患者,带来了切实可行的微创治疗新选择。

以患者获益为目标,持续深耕微创技术

张勇教授表示:“成功开展西北首例颈腹双单孔食管癌根治术,为食管癌患者,尤其是心肺功能欠佳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术式选择。技术只是手段,让患者获益才是根本。未来,我们会持续深耕微创技术、优化诊疗策略,力求以更小的创伤、更快的康复速度,助力更多食管癌患者重获健康,回归美好生活。”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