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七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治疗护师培训班实践医院,在这片专业与温度交织的地方,来自湖北、广西、海南、吉林、江苏五个省的9名学员,圆满完成了为期2个月的临床实践培训任务。7月31日早上,来自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肺康复专业委员会郑彩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徐素琴教授,对我院全体学员进行了现场考核。两位专家与学员共同核查密封试题,学员按顺序现场抽取考题,专家严格把控考试环节,经过两个小时的密闭式考核最终9位学员全部顺利通过。考核结束后,两位专家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与讲解,针对学员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再次梳理了“呼吸康复治疗护师”在临床中的工作重点及引领作用,并对医院实践带教工作给予了肯定和指导性意见。



考核结束后,基地举办了隆重的结业典礼,我院护理部李洁琼主任、黎巧玲副主任、李晨陆副主任、各实践科室护士长韩娟、李娟丽、王娟、康莉、马佳佳、刘静、巫瑞、权红丽、王沙沙等及带教老师现场参加,基地教学负责人冯思芳总护士长对整个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共同回顾了这两个月的充实经历。

前期准备˙强责任 重人文
5月中旬,接到专委会教学任务后,护理部黎巧玲副主任立即组织基地教学负责人与教学团队召开会议,复盘总结首次培训班的反馈,严格按照学会教学要求,突出临床实践,优化教学模式,继续专人负责,最大程度保证教学质量。6月2日,班务成员前往西安北客站热情接待了9名学员。精心准备暖心简餐,安排专车将学员接至酒店,让学员充分感受到基地的热情与关心。次日举办了隆重的开班典礼,呼吸内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及相关部门领导亲临场并热烈欢迎学员到来。
基地精心为学员定制书包、笔记本、笔、专属胸牌,授学仪式隆重而温馨,激发学员职业使命感。破冰活动通过学员与教师团队的互动,为学习交流营造良好氛围。参观院史馆,让学员们深入了解我院发展历程,感受医院文化魅力。



实践过程˙夯技能 拓专业
本次临床实践内容全面,实践科室涵盖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脏康复训练中心、神经重症ICU、康复医学科、心脏外科,每个科室严格落实教学计划,手把手教会学员们专科呼吸康复技术,同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实操训练,不仅夯实专科技能操作,更教会大家如何进行临床实践。实践期间,各科室还针对专科诊疗新技术、救治新设备进行了拓展带教,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各专科发展前沿新方向;每个单元均由护士长亲自负责,国家级专科护士全程脱产教学,充分保证了教学质量。为保证学员们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基地安排国家级专科护士一对一指导个案书写,贴合学员自身专业选定合适病例,全程辅导帮助完成。2个月的轮转实践让学员们收获满满,从开始的茫然无措到后来的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这离不开基地每一位带教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倾囊相授。








外出拓展˙展作为 塑形象
基地组织学员参观陆港院区,感受智慧化医院建设,体现科技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全方位展现智慧医院创新成果,为呼吸康复护理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组织学员参加了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长安肺康复论坛,拓宽视野,关注康复护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动态;学习之余,基地还为学员安排了“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交大西迁博物馆”活动,在减压放松的过程中,感受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和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考核反馈˙重效果 提质量
为确保教学效果,基地坚持“日小结周总结中期座谈”的教学模式,对学习内容与教学效果进行复盘回顾,面对面倾听学员反馈,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随时动态调整优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结业典礼˙传薪火 共逐梦
李洁琼主任在致辞中向学会专家认真、严谨的考核表示感谢,并对学员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她肯定了学员们“理论到实践,从执行到创新”的跨越式成长,通过两位专家的不吝赐教,实践医院对“呼吸康复治疗护师”在临床工作中的延伸有了更精准的定位与衔接,在教学模式的安排、课程设计、康复理念引导上继续探索,相信在学会专家的帮助和医院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学员临床实践水平会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两个月的朝夕相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是爱与责任的传承。为肯定学员两个月的辛苦付出,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基地根据各科室考核成绩对学员进行排名,特别设置了奖项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学员代表关嘉颖发言,她表示自己很珍惜在医院实践的机会,分享了在各个科室的学习收获,最后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感谢,感谢大力支持、关怀备至的医院领导,感谢不遗余力、悉心教导的带教老师,感谢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的伙伴。“一呼一吸授真章,寰宇杏坛育栋梁”,学员们用一面牌匾向实践医院表达了最深的敬意,这不仅是学员对医院的赞誉,更是他们内心最真挚的感谢与不舍。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学员们也将成为科室“呼吸康复护理的火种”,在各自岗位上传承匠心,将所学知识技能带回到单位,带动科室医院甚至区域的工作发展,为患者托起“自由呼吸”的希望,用温度书写医者仁心的篇章。发挥呼吸康复治疗护师在康复促进、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助力中国康复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