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极简式”介入瓣中瓣, 实现心脏换瓣术后走着回

发布时间:2022-10-18   文章来源:心血管外科    作者:王飞扬 刘倩   责任编辑:刘炳圻   (点击:)

高龄老人心脏生物瓣膜衰败后再次换瓣,术后即刻下床自己走回病房……10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连续开展3例“极简式”介入瓣中瓣手术,通过局部麻醉在损毁的生物瓣内植入新瓣膜,不开胸、不住监护室,成功为患者再换“心门”!

年近7旬的刘老(化名)是医院的常客,至今已做过三次心脏手术。12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在外院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型术”,8年前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去年因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的“门”几乎被换了个遍!近3月,刘老断断续续又开始出现心脏不适,腹水、双下肢水肿等症状,稍微活动一下就会胸闷、气短,经检查,老人被诊断为“三尖瓣生物瓣损毁,大量返流、心功能III级(NYHA分级)”,需尽早手术治疗。

面对这位严重消瘦、病情复杂的老人,心血管外科闫炀、郑建杰、姜益团队反复斟酌讨论,考虑患者目前身体状况很差,药物保守治疗没有出路,患者无法耐受再次开胸行三瓣膜置换手术的创伤及风险。在与患者、家属多次沟通后,团队决定采用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为其施行微创“瓣中瓣”手术,以达到小创伤、低风险,快康复的目的。

据闫主任介绍:人工生物瓣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既往一旦衰败毁损只能通过再次开胸和体外循环的方式重新切除和置换,然而较高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迫使许多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不得不放弃手术治疗。“瓣中瓣”技术则通过介入手段,在损毁瓣膜内部植入新瓣膜,是一种以微小的创伤颠覆性地解决生物瓣损毁的新策略。但这种“极简式”手术,对术者团队的技术水平和配合度要求很高,目前仅在国内少数大的心脏中心开展。

10月14日,心外科团队在麻醉手术部、超声医学科和介入手术室的默契配合下,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在DSA引导下通过导丝将Renato®球扩式三尖瓣输送至三尖瓣原瓣位处,精准定位、球囊扩张,一瞬间完成了“换瓣”操作。术中基本无出血,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超声显示瓣膜反流消失,新植入瓣膜运行良好,流速正常。整个手术过程仅用时30分钟,伤口仅针眼大小,术中无需导尿、气管插管、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患者术后自行走出手术室。术后第3天,顺利康复出院。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此次局部麻醉下介入瓣中瓣手术的顺利开展,不仅体现了多学科协同合作的显著优势,更体现出医院强劲的综合实力。在我院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重要推进阶段,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全体医护人员脚踏实地、锤炼本领,在心脏微创手术技术上创新突破,成功开展多种高难度多病种复合性心脏微创手术和多入路介入瓣中瓣植入等高精尖技术,取得了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占比达60%以上,年体外循环下微创双瓣手术量居全国第二,微创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手术量居全国第五的佳绩。用实干实绩实效为广大心脏疾病患者带来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彰显医者担当。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