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精准微创除病痛,守护童心筑未来——交大一附院小儿外科成功实施高难度单孔腹腔镜腹膜后巨大肿物切除术

发布时间:2025-07-03   文章来源:儿外科    作者:高珍珍 张洪科   责任编辑:张潇丹   (点击:)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曹振杰主任团队联合麻醉手术室,成功为一名9岁女童完成单孔腹腔镜下腹膜后巨大肿物切除术,以高超技术为患儿解除病痛,彰显了一附院小儿外科的精湛水平与人文关怀。

图1:单孔腹腔镜-经单孔取肿物标本

体检发现隐匿危机,巨大肿物威胁健康

患儿右侧腹膜后巨大肿物,CT下测量肿物达57mm×40mm×65mm,并且毗邻解剖复杂----周围脏器血管受挤压均发生不同移位:右侧肾上腺受压移位、与病灶边界不清;下腔静脉受压向右前移位,同时还毗邻肝脏邻近肝右叶明显受压呈弧形;右侧肾脏受压;胰头及十二指肠被向左前挤压移位。复杂的解剖毗邻关系以及肿物巨大的占位效应,加之不明确良恶性,若不及时干预恐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如高血压、肠梗阻、肿瘤侵犯转移等)。然而,患儿腹腔空间狭小,肿物大且深,加之复杂的解剖关系,使得手术风险极高。

图2:CT示:下腔静脉、肝右叶、右侧肾上腺等均不同程度受压移位

多学科协作攻坚,单孔微创破难题

为了以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曹振杰主任团队联合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经过严谨的术前评估与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实施肿物切除。术中探查见:肿物将胆囊及肝脏向前顶起,右侧肾上腺向右侧挤压推移,下腔静脉与十二指肠被向前挤压推移。肿物系实性椭球形,质地坚韧不能推动,包绕于右侧肾上腺、右侧肾动静脉、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之间。其中右肾上腺静脉横跨肿物表面,且肿物左缘与腰大肌粘连紧密。曹振杰主任团队面对困难,精准操作、仔细分离,最终将肿物完整切除。在此过程中,团队克服了三大难关:

●操作空间受限:儿童腹腔较小,且单孔腹腔镜技术下肿物的巨大占位效应使有效操作空间极度狭窄;

●血管分离风险:肿物与下腔静脉、肾动静脉及肾上腺血管紧密相邻,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大出血;

●脏器保护难题:肿物与周围组织脏器粘连,需精准操作,避免脏器损伤。

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团队通过单孔腔镜技术完整切除肿物,以最小的创伤为患儿解决了病痛。

图3:下腔静脉受压变扁,粘连紧密,分离困难

图4:肿物完整切除,取物袋经脐单孔取出

微创美学兼顾,术后康复显著

术后经过对症治疗,患儿已顺利康复出院。单孔腹腔镜技术的优势在该案例中得到充分体现:

●切口隐匿美观:切口隐蔽于脐部,术后“无痕”,保护患儿心理健康;

●快速康复: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次日患儿即下床活动,1周出院;

●明确诊断:以微创手段获取完整病灶,病理结果为节细胞神经瘤,系良性疾病,家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图5:术后病理及术后切口微创美观

专家呼吁:儿童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曹振杰主任提醒家长:“儿童腹膜后肿物早期常无典型症状,多数通过体检偶然发现。此次病例若非体检及时检出,肿物可能继续生长并引发严重并发症。”建议每年为孩子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尤其出现腹痛、不明原因高血压或发育异常时更需警惕。

以技术守护童心,用爱心托举未来

交大一附院小儿外科始终秉承“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理念,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团队在儿童复杂肿瘤微创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未来,科室将继续探索技术创新,为更多患儿提供安全、高效、温情的医疗服务。

科室介绍:

小儿外科亚专业,依托医院众多优势学科而立,技术实力雄厚,以3mm 腔镜和磁外科技术等微创技术为特色,同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积极开展磁外科技术等先进外科技术在小儿外科复杂疾病中的运用。

专科特色诊疗如下:1. 新生儿腹腔镜肠旋转不良矫治、胸腔镜食道闭锁吻合、新生儿膈疝修补及腹腔镜肛门闭锁成形术等复杂疾病微创治疗;2.普儿微创治疗复杂手术:胸腔镜治疗肺气道畸形、腹腔镜胆肠磁吻合治疗胆总管囊肿以及腹腔镜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等;3.急危重症患儿的诊疗和救治;4.小儿复杂实体瘤治疗: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腹膜后及骶尾部畸胎瘤诊治;5.小儿体表肿物及畸形治疗:色素痣、瘢痕、脂肪瘤、纤维瘤、多指畸形等;6.胎儿产前疾病诊断和围生期咨询。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