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陕西省基层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设指引标准制定研讨会在我院召开。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余晴、专干王振东,西安交大一附院副院长韩建峰、医务部副部长任洁、神经内科主任罗国刚、学术带头人屈秋民、公共卫生中心主任陈天艳以及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陕西卒中专科联盟、中风识别专委会、陕西省胸痛中心联盟等相关专家,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等地市部分县(区)医院、部分基层乡镇、社区卫生院院长、相关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屈秋民教授主持。

以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仍是我国特别是基层广大社区农村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危害,因其发病、复发、致残、致死率高,家庭负担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并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专项行动中设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明确提出“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降至190.7/10万及以下”的战略目标。
为推进我省建立更加高效的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在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制定了基层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设指引标准,此次研讨会听取并征求心脑血管病领域专家及基层医院的意见建议。

首先,韩建峰副院长致辞,感谢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处和省内同行医院专家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他说,陕西省卫健委委托我院牵头推进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建设,在工作中,基层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卒中、胸痛的有效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还较为薄弱,此次组织制定相关标准并组织召开研讨会,以期进一步规范加强基层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能力建设,推进心脑血管病区域宣教、筛查、预防干预、识别救治、康复及健康管理,为有效开展基层社区农村以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为抓手的慢病“防治管康”做出新的努力和探索。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余晴处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院在推动全省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医疗”构筑的“心电一张网”,搭建起远程心电诊断和管理平台,可实现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省市县级医院的心电诊断服务,缩短院前救治时间,提高诊疗效率。这张“网”不仅仅是胸痛救治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连接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和专业医院的生命线。余晴处长强调,基层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的建设,既要相互协同,又要各自侧重,通过上下协同、院内协作,不断优化流程,提升质效。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处也将协同医政处等相关部门,共同保障支持工作推进,持续提升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识别和救治能力。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秘书长、卒中办主任高毅军从政策背景、基层卒中中心基本条件、组织架构、工作要求等方面,详细解读了起草制定的《陕西省基层(乡镇、社区)卒中中心建设指引评价标准(试行)》。与会人员重点围绕标准制定的细节及落实展开了热烈讨论。





医务部副部长、胸痛办主任任洁从制定背景、胸痛救治单元基本条件、胸痛救治与慢病管理、胸痛救治网点建设、培训教育、验收指标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制定的《陕西省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案及验收标准(讨论稿)》。她表示,胸痛、卒中中心建设有诸多的共性,如高血压、血糖、血脂、房颤、肥胖、吸烟、不运动等危险因素的宣教、筛查和干预,心脑血管病联防联治对于基层乡镇、社区更符合实际又意义重大。

屈秋民教授对《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进行了解读,向与会人员培训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最新理念及指导意见,主要包括掌握静脉溶栓药物选择及治疗时间窗;了解不同溶栓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证据;明确机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适用场景等,指南还强调了提升再灌注治疗率和缩短院内救治时间的重要性,为在临床实践中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神经内科主任罗国刚在研讨会总结中表示,要持续发挥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依托卒中中心/卒中单位/卒中哨点、胸痛救治单元/胸痛救治网点建设等,将心脑血管疾病救治体系的触角延伸至乡村,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有效提升基层卫生健康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