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陆港院区】陆港首例:血管外科采用医生改造支架技术重建内脏四分支成功救治破裂胸腹主动脉瘤患者

发布时间:2025-01-13   文章来源:血管外科    作者:刘超   责任编辑:张潇丹   (点击:)

近日,血管外科禄韶英主任团队在陆港院区成功为一名腹主动脉动脉瘤术后I型内漏患者,实施世界主动脉疾病天花板级的手术——胸腹主动脉“四开窗”支架植入术。该术式在完整封闭病变的同时保住了患者内脏区所有重要分支动脉,实现了陆港院区2025年的新年“首开”。

68岁的韩先生来自陕西榆林,常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11年前行胸主动脉夹层(B型)腔内修复术。1个月前突发腹痛,随即晕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CTA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血压维持不稳,急诊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当时生命危险基本排除,术后仍有间断腹痛。因腹主动脉瘤颈极度扭曲,角度>120°,术后复查提示存在I型内漏。但当时因肺部感染,在呼吸ICU入住20余天,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未进一步干预。目前情况当地已无法处理,遂经多方打听,慕名来到西安交大一附院血管外科主任禄韶英主任门诊,入住陆港院区血管外科病房。

禄韶英主任经仔细查阅CTA后,韩先生原胸主动脉支架远段局部夹层出现,腹主动脉支架近端已极限贴近右肾动脉,无法近端接续支架。本区域存在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重要内脏分支血管,患者血压时有下降,转运过程中持续血管活性药物泵注,情况十分危急,手术迫在眉睫。

术前,血管外科全科成员进行病例讨论,一致认为:患者胸腹主动脉同其存在病变,极其复杂,在胸腔腹腔交界处,累及众多重要的分支动脉,传统手术需要既开胸又开腹,创伤大风险大。同时患者存在肺部感染,全麻风险极大。经详细阅片及讨论后,决定在局麻下行胸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分支动脉开窗术(“四开窗”技术),在完整封闭胸主动脉夹层及内漏的同时,尽力保住患者内脏区所有重要分支动脉。1月7日,禄韶英主任主刀,与团队成员刘超、岳阳阳、张乐医生通力协作,成功为该患者实施了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四开窗及分支支架植入术,造影显示腹主动脉支架及四个内脏动脉血流通畅无内漏,实现了全腔内修复,所有分支完整保留,无任何并发症。术后即刻患者腹痛较前明显缓解,血压相对平稳,无任何并发症。1月9日顺利出院,并向血管外科全体医护成员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累及内脏动脉的全腔内治疗(开窗支架或分支支架技术)操作复杂,需依照内脏分支血管位置,在支架上开出对应的"窗口",个体化设计支架,在隔绝主动脉瘤或夹层的同时,避免分支血管缺血。对于该病一直是血管外科治疗的难点,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是进行开胸开腹手术,病变段用人工血管替换,同时重建各分支动脉,需要全身麻醉、阻断主动脉血流,存在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死亡率及并发症率高、住院时间长等缺点,被业界称为“血战”“夜战”“死战”。随着微创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并发症率低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已成为主动脉瘤或夹层的治疗新趋势。复杂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微创腔内修复术加四分支开窗术,能化繁为简,风险小、恢复快,是世界各国血管外科顶级专家努力摘取的“皇冠上的明珠”。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