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疑难病例】包虫病魔如寒霜,坚韧幼童迎暖阳——五岁患儿的包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4-07-01   文章来源:肝胆外科    作者:刘茜 董鼎辉   责任编辑:王馨   (点击:)

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哺乳动物体内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我国西北部是包虫病的高发地区之一,手术是根治包虫病的主要方法。包虫病可发生于全身各个脏器,以肝脏居多,其次为肺脏,发生于其他脏器相对少见,肝包虫病约占所有包虫病的75%,其中以肝细粒棘球蚴病最常见,由于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对细粒棘球蚴的免疫监测不全面,易发生免疫逃逸,且幼儿缺乏手卫生意识,是肝细粒棘球蚴的易感人群,若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生命挑战突降临

五岁,本应是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年纪,但对于圆圆(化名)来说,却不得不面对一场艰难的生命保卫战。半年前,圆圆开始时不时地咳嗽,起初,家人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并未太过在意,然而,咳嗽的症状迟迟不见好转。一周前,圆圆妈妈焦急地带着她前往医院检查,CT检查结果犹如一记重锤,圆圆的肝脏和肺脏竟然出现了占位,提示为包虫病。

然而,包虫病发病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许多医疗中心缺乏系统地治疗经验,导致圆圆的治疗并不顺利。经过多方打听,圆圆的家人慕名来到我院肝胆外科肝移植亚专科张晓刚教授门诊就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CT读片后,张教授发现复杂的包虫病如恶魔般侵蚀着圆圆幼小的身体,肝脏、肺部、盆腔皆受威胁,需要尽快行手术切除。

多学科协作定方案

鉴于患儿年龄小且涉及多个组织器官,手术既要保证治疗效果,又要减少损伤,张晓刚教授团队迅速组织了多学科会诊(MDT),胸外科、儿科、妇科、麻醉科、外科ICU及护理团队等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制定周全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管理措施。针对患儿病灶的具体特点,专家们制定出分期手术方案,首先处理原发病灶,继而根据后续内科治疗效果进行胸腔手术;其次对于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并术后进入外科ICU恢复以保证麻醉苏醒安全;最后,针对儿童围手术期液体管理、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通过MDT讨论,张晓刚教授团队进行了周密部署。

高超手术技艺克难关

6月7日,由张晓刚教授主刀,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为圆圆进行了手术。虽然术前进行了周密部署,手术技艺是安全性的关键保证。儿童不同于成年患者,肝功相对脆弱,体内循环血量少,对术中肝门阻断、出血等耐受性差。针对此,张晓刚教授全程无阻断切肝,通过能量器械的精细操作,术中出血不足50ml,为圆圆术后的顺利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术后,圆圆被转入外科ICU进行恢复。

战胜病魔迎新生

在外科ICU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圆圆恢复顺利,第二天即转回肝移植外科病房。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术后10天,圆圆各项指标恢复良好,满脸笑容地康复出院,迈向美好的新生活。

肝移植外科张晓刚教授提醒大家,不分年龄、无论职业,凡有疫区旅居史均应重视肝包虫病的感染可能,B超是一种简单、有效且无创的筛查方法,一旦发现肝包虫尽快到专业中心就诊,早诊早治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