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裴澄主任在门诊上接诊了一位特别的“小患者”,这是一位2个月12天大的婴儿,孩子的家长因发现其瞳孔区发白2天而来院就诊,经过详细的眼科检查,孩子被确诊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及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先天性白内障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孩子的视力发育至关重要,尽早行白内障手术治疗迫在眉睫。

双眼术前情况
由于患儿年龄小,全身情况复杂且眼球发育尚未成熟,手术风险较高,这为施行眼科手术增添了不少难度。裴澄主任医疗组在术前组织了多学科讨论,邀请了麻醉科、儿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这位患儿在一附院能得到最好的治疗。2025年3月13日,这位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小患者在麻醉手术部童华麻醉医师的辅助下,由眼科裴澄主任主刀、郝扬医师作为手术助手及主管医师程英的协助下,在眼科手术室进行了全麻下的双眼白内障摘除术,手术顺利完成,2个月的小勇士闯关成功!

白内障摘除术进行中 术后瞳孔区恢复透明
仍需注意的是,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成功仅仅是视力恢复的第一步。由于患儿年龄小,眼球仍在发育中,小年龄患儿往往不能立即进行人工晶体的的植入,需等待适当的时机再进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此之间的无晶体状过渡期也无容忽视,术后尽快给予屈光矫正并制定后续弱视训练方案刻不容缓。 随后视光中心张宁医师为患儿进行了无晶体眼的屈光度检查及RGP(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的试配,RGP镜片能够提供清晰的光学矫正,可以帮助患儿在术后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此外,医疗组还为患儿制定了详细的后续屈光矫正及弱视治疗计划,以促进其视力的进一步发育及恢复。弱视矫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密切配合。

术后为患儿检影 小患者成功试戴RGP镜片.gif
裴澄主任特别提醒家长,患者因为其低龄配合度差,在检查及治疗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很大挑战,需要家长长期配合,术后定期复查和坚持弱视训练是确保患儿视力恢复的关键。这也要求医疗团队有成熟的技术、充足的爱心耐心及对全周期治疗方案的把控,当前由手术、各类非手术屈光矫正手段、弱视训练等构成的多阶段全方位的综合治疗策略在我院已长期开展, 配合专业的小儿麻醉团队,共同为患儿带来了光明的希望,为未来的视功能发育保驾护航。
先天性白内障:婴幼儿视力的隐形杀手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的晶状体混浊,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晶状体是眼睛中的重要光学结构,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能够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然而,当晶状体发生混浊时,光线无法正常通过,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
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原因多样,可能与遗传因素、母体孕期感染(如风疹、巨细胞病毒等)、代谢异常(如糖尿病)、药物使用(如激素)等有关。根据混浊的程度和位置,先天性白内障可以分为全白内障、核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等类型。本例患儿的晶状体呈瓷白色混浊,完全遮挡了瞳孔区,属于全白内障,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其视觉发育。

正常眼 白内障眼
先天性白内障早期筛查与治疗十分关键
先天性白内障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患儿的视力发育至关重要。婴儿的视觉系统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内迅速发育,若在此期间光线无法正常刺激视网膜,可能会导致形变剥夺性弱视,甚至永久性视力丧失。因此,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不仅仅是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还需要在术后进行长期的视力矫正和弱视训练,以促进视觉功能的恢复。
裴澄主任指出,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的眼部发育情况,若发现瞳孔区发白、眼球震颤、对光反应迟钝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有家族遗传史的婴儿,建议定期进行眼科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眼部疾病。
点亮未来之光,守护儿童视力健康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不仅仅是一次手术治疗,更是一个长期的视力康复过程,需要精湛的手术技术和细致的术后管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作为西北地区领先的眼科诊疗中心,拥有丰富的先天性白内障诊治经验。近年来,科室不断致力于各类儿童眼病的诊治与研究,引进国际先进的诊疗技术,建立了完善的多学科协作机制,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为更多患儿带来希望与光明。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儿童眼健康,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光明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