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感染科收到了一份来自90岁高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特殊的“感谢信”,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患者于2023年5月15日入院,当日需要输注药物对症治疗,护士小王给她留置静脉留置针时发现,她的血管很细且弹性较差,穿刺难度高,家属也表示她每次输液治疗已经成了难题,果然小王穿刺1次未成功,后立即请高年资的老师进行再穿刺,总算顺利完成当天治疗。但是,5月16日晨发现患者留置针已无法再次输液(距离穿刺不到24小时)。
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室静疗小组综合评估:她的血管条件相对比较差、治疗时间10天左右,治疗药物目前无高渗及刺激性液体。
综合上述结果,决定给她采用我科新开展的护理新技术—“迷你中线”。于是5月16日晨9点在床旁B超引导下成功为她留置迷你中线。经过规范的使用及维护该输液通路于5月27日出院时拔除,完满完成输液计划。出院时患者说 :“护士长,这种静脉输液真不错,一针解决了我们这种需要短期输液且血管不是很好的问题,谢谢你们!”

那什么是“迷你中线导管”?
迷你中线导管是长度8-10cm的长外周导管,具有能减少外周静脉通道困难患者的反复穿刺、并发症少、预期使用时间较长等特点,是一种新型静脉治疗血管通路装置。

迷你中线导管适用范围:
1.输液时间1-4周;
2.患者易动,用普通留置针易脱出的躁动、谵妄、意识模糊等患者;
3.需要血浆置换、干细胞采集、血小板采集的患者;
4.快速大量补液补血的患者;
5.急诊需要紧急置管的患者;
6.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后需要替换导管,用它暂时替代,抗感染控制体温后再使用CVC和PICC。
迷你中线导管特点与优势:
1.留置时间为1-4周,填补了普通留置针(3-5天)和PICC(1-12月)留置空白;
2.不易脱出、稳定性好;
3.流速快,可快速补液、补血;
4.穿刺成功后不需要X线定位;
5.采用彩超引导下,塞丁格式穿刺,巧妙、合理、全密闭一体化,减少感染机会。

目前,感染科静疗团队已开展的静脉输液方法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外周静脉置入中等长度导管(MC),迷你中线导管(Mini-midline)等。
迷你中线导管为感染科今年新开展输液技术,目前已为18名患者留置迷你中线,此技术开展满足了短期输液困难的患者,且操作简单费用低;也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伤害;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最小化减轻血管内膜损伤;同时也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完善了我科静脉输液工具的多项选择,标志着我科静疗水平迈上新台阶,打开了静脉治疗的新篇章。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护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