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内,一场围绕“体外膜肺氧合(ECMO)生命支持系统”的专业护理教学悄然展开。在2床危重患者的ECMO设备低鸣运转声中,主管护理师王涛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护理团队带来了一场紧扣临床、直击要点的知识洗礼。
聚焦核心:ECMO护理的“生命线”管理
王涛老师本次授课的核心,直指ECMO护理中最为关键且极具挑战性的三大领域,将抽象理论精准落位于2床患者的实时监护画面:
抗凝平衡术:在“钢丝”上守护生命通路
王涛详细阐释了ECMO抗凝管理的精细艺术。他指着监护仪上不断变化的数值强调:“维持这条生命通路畅通,关键在于ACT(活化凝血时间)值的精准调控——既要防止血栓形成堵塞管路,又要避免过度抗凝引发出血风险。” 他结合2床患者当前肝素用量及ACT监测结果,指导团队如何敏锐识别抗凝不足或过量的细微征兆,动态调整方案,确保患者处于“凝血天平”的安全支点。
生命之流:严密监控的“黄金参数”
围绕ECMO运转的核心,王涛将教学重点落在对血流量、转速、膜前膜后压力等“黄金参数”的实时解读与动态管理上。“这些数值是ECMO支持是否有效的直接晴雨表,”他一边调出2床患者当前ECMO运行数据界面,一边分析,“任何异常波动都可能是循环崩溃或设备故障的早期信号。” 他特别演示了如何结合患者自身血流动力学指标(如血压、中心静脉压)综合判断ECMO支持是否充分满足组织氧供需求,指导护士培养对流量变化的“第六感”。
无菌长城:抵御感染的“零容忍”防线
针对ECMO患者极高的感染风险,王涛以近乎严苛的标准强调了无菌操作的绝对性。“所有侵入性操作,从管路连接口护理、更换置换液到采血,每一步都必须视同无菌手术!” 他结合日常操作中易被忽视的细节,如手卫生时机、接口消毒手法、管路固定技巧等,进行了规范示教,并再次重申:“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让这根救命管道成为致命感染的通道,每毫升意外进入的气泡都是威胁。”
生命守护:在精密仪器与温暖关怀之间
王涛的讲授远不止于技术本身。他始终强调,ECMO护理的精髓在于对“人”的深度理解与关怀。“在冰冷的仪器背后,是一个极度脆弱、与死神拉锯的生命,” 他语重心长地提醒团队,“我们不仅要看数字,更要看病人——观察意识、表情的细微变化,倾听他们无法言说的痛苦。” 他要求护士在高度专注技术参数的同时,不忘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与清晰沟通,让科技的温度穿透冰冷的管道。
在王涛看来,ECMO护理是一场考验团队协作的硬仗。他着重讲解了护士如何与医生、呼吸治疗师、灌注师等角色紧密配合,从共同制定抗凝目标、快速响应设备报警,到多学科联合查房优化治疗方案,高效协同是托举生命的基石。
当课程结束,CCU病房中ECMO设备的规律运转声仿佛拥有了新的注解。王涛老师以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深刻的临床洞察,不仅清晰勾勒出ECMO护理的技术图谱,更传递了重症护理的核心精神——在精密仪器与脆弱生命之间,用专业、敬畏与温度架设起守护的桥梁。
每一次参数的精准解读,每一次管路的无菌维护,每一次对患者不适的敏锐体察,都是ECMO生命支持得以发挥最大效能的坚实保障。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这方与死神竞速的战场,以王涛为代表的重症护理团队,正以精湛技艺与拳拳之心,在ECMO这条纤细而坚韧的生命线上,日夜不息地进行着一场场生命的接力与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