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食道心电图检查,用专业与温度守护每一次“心”探索

发布时间:2025-11-03   文章来源:心血管内科    作者:张丽萍   责任编辑:   (点击:)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的护士,我见过许多患者面对陌生检查时的忐忑与不安,也亲历过各类心脏相关检查的护理全过程。其中, 食道心电图检查作为一项兼具诊断价值与特殊性的检查项目,常常让患者因“需经食道置入电极”的操作描述产生恐惧。今天, 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分享这项检查背后的护理感悟,也为即将面临这项检查的患者们送上一份安心指南。

食道心电图检查,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名词”,但它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常规体表心电图相比, 食道电极更靠近心脏,能清晰记录到体表心电图难以捕捉的微弱电信号,对于鉴别复杂心律失常、判断心肌缺血程度、评估心脏传导功能等都有着极高的诊断准确率, 是医生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但正因为操作需经鼻腔将电极导管置入食道, 患者往往会担心“会不会很痛”“会不会损伤食道”“操作过程中会不会窒息”,这些担忧我都看在眼里,也成为了我们护理工作的核心着力点。

术前:用细致沟通消解恐惧,以充分准备筑牢安全防线

“护士,这个检查是不是要把管子插很深?我有点怕……”这是每次检查前患者说得最多的话。面对这样的疑问, 我从不会简单用“不疼”“没事”来敷衍,而是会耐心讲解操作流程:“电极导管是柔软的医用材质,直径只有几毫米,会从鼻腔轻轻置入,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同步指导你做吞咽动作,就像咽面条一样,帮助导管顺利到达指定位置”。同时,我会详细告知患者检查的时长(通常 10-20分钟)、术中可能出现的轻微不适(如短暂的咽部异物感、恶心) 以及应对方式,让患者对检查有全面的认知,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惧。

除了心理疏导,术前准备的细致程度直接关系到检查的顺利进行。我们会严格评估患者的鼻腔情况,排查鼻腔炎症、鼻中隔偏曲等禁忌症;为患者测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确认生命体征稳定;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饮 4 小时,避免术中呕吐引发呛咳;提前备好表面麻醉剂、止血钳、急救药品等相关物品, 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是为了让患者在安全、安心的状态下迎接检查。

术中:用专业操作缓解不适,以全程陪伴给予力量

进入检查室后,患者的紧张情绪可能会再次升级。此时, 医护人员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别紧张,我会一直陪着你,有任何不舒服都可以随时告诉我”。操作开始前,医生会为患者鼻腔和咽部喷洒表面麻醉剂,减轻导管置入时的刺激;置入过程中,同步指导患者配合吞咽动作,“吞咽、再吞咽,很好,你做得特别棒”,每一次鼓励都能让患者更有信心。

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时刻关注患者的表情变化和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剧烈恶心、呛咳或面色苍白等情况,医生会立即暂停操作,并轻声安慰: “深呼吸,慢慢吐气,我们不着急,等你舒服点再做”。在反复沟通和安抚后,患者逐渐放松下来,最终都会顺利完成检查。其实, 很多时候患者的不适不仅来自操作本身,更多是源于心理压力,而护士的全方位护理,就是缓解这份压力的最好良药。

术后:用贴心护理延续温暖,以耐心指导助力康复

检查结束后,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患者递上温水,告知其可以小口慢饮,缓解咽部不适;观察患者的咽部有无出血、疼痛, 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对于术后仍有轻微咽部异物感的患者,我们会建议其 2 小时后再进食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坚硬食物刺激黏膜。

同时,我们会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如出现咽部持续疼痛、咯血、呼吸困难等情况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短期内避免剧烈咳嗽、用力吞咽等动作。

从事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这些年,我深深体会到,每一项医疗检查的背后,都是患者对健康的期盼,而我们护士的职责,就是用专业的护理技能为检查保驾护航,用温暖的人文关怀消解患者的恐惧。食道心电图检查虽有特殊性, 但只要我们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把每一次沟通做入心,就能让患者在“不疼、不怕、安心”的状态下完成检查。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护士,我始终坚信:护理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爱的传递。未来, 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对职业的敬畏与对患者的关爱,在每一次检查护理中精益求精,用专业与温度守护每一颗“心”,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之路保驾护航。也愿每一位面临心脏相关检查的患者,都能放下顾虑,相信医护人员,

我们始终与你并肩同行,共赴“心”健康!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