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在守护“心”途中稳步成长——心血管外科实习感言

发布时间:2025-08-19   文章来源:心血管外科    作者:陈怡琳   责任编辑:裴薇   (点击:)

时光匆匆,为期五周的心血管外科实习已近尾声。从初入科室时面对复杂仪器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独立完成部分护理操作;从对心脏解剖知识的一知半解,到能结合患者病情梳理护理重点,在这段实习经历里,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每一次进步都藏着理论与实践碰撞的火花。

一、初入临床:在“跟着学”中筑牢基础

刚到科室的第一周,我最先接触的是临床护理的“基本功”。每天清晨,我跟着老师参加晨交班,认真记录住院病人的床号、姓名、病情变化等基本信息,随后,在操作学习中,老师反复强调“无菌原则是底线”,从消毒皮肤的范围到操作时避免手触碰,每一个细节都亲自示范。

急救车物品配备和医疗用品有效期检查也是重点。老师带着我逐一清点急救车里的除颤仪、肾上腺素、气管插管等物品,教我按“使用频率+急救优先级”整理,还在每个物品旁贴了有效期标签,提醒我“每周检查时,先看临近过期的物品,及时更换补充”。这些基础技能的学习,让我明白临床护理的“细”与“严”,也为后续实践打下了根基。

二、专业学习:在“学与练”中突破难点

随着实习深入,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心外科的专业知识与操作。不仅有心脏解剖与循环的专业知识,针对心外科常见疾病,老师从分类到症状逐一梳理,并且还重点讲解了华法林抗凝护理、心电监测、胸腔闭式引流等核心内容。学习华法林护理时,我不清楚如何观察出血倾向,老师便举例:“要留意患者牙龈是否出血、皮肤有无瘀斑,还要提醒患者定期查凝血酶原时间,避免吃含有红色的食物,比如火龙果,这些都会影响对于出血征象的判断。”

此外,老师对“职业暴露预防”和“特殊用药规范”的强调,也让我对护理职业的责任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特殊用药方面,老师明确要求“特殊药不能跟普通液体走同一通路”,补钾时必须用泵调节速度,这些规范操作的背后,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敬畏。

三、主管病人:在“跟着做”中学会担当

实习中期,老师给了我一个“挑战”——负责主管1名术后患者。刚接到任务时,我只知道患者的基本病情,却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护理。老师看出了我的困惑,引导我:“先去了解患者的疾病诊断、手术方式,再结合术后护理重点,比如伤口有无渗血、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是否有胸闷气短等症状,还要想清楚咱们需要做什么—监测心电、协助咳痰、指导饮食等。”

在患者康复护理中,老师重点教我“有效咳痰”的指导方法——先让患者缩唇腹式呼吸3-4次,最后一次吸气后屏气3秒,再用力爆破性咳嗽2-3次,将痰咳出。起初患者咳痰无力,我只会说“您用力咳”,老师提醒我:“要帮患者叩背,从下往上、从外向内,力度适中,同时鼓励他,别让他有心理负担。”在老师的指点下,患者逐渐掌握了有效咳痰的方法,肺部听诊也清晰了许多。这段主管病人的经历,让我学会了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思考”,也明白了护理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要“懂患者、知病情、明重点”。

四、自身成长:在“看与做”中收获信任

操作技能上,我经历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跟随老师静脉采血时,我紧张得手抖,针头刚碰到患者皮肤就不敢动,老师站在我身后,告诉我别紧张:“先找好静脉,进针角度30°左右,稳住别慌。”在她的鼓励下,我成功完成了采血,患者的一句“小姑娘挺稳的”,让我瞬间有了信心。后来第一次独立动脉采血,我提前复习了桡动脉采血的定位(掌横纹上1 - 2cm处的脉搏搏动处),但操作时还是没找到动脉,老师耐心帮我调整角度:“动脉搏动比静脉强,按压时能感受到跳动,进针时稍微深一点,慢慢找。”在她的指导下,我终于成功采集到血样,也深刻体会到“理论懂了,还要多练才会熟”。

五、实习感言与总结

回望这段心外科实习时光,每一次操作、每一次学习、每一次与患者的交流,都让我对“护理”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老师的悉心指导,帮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是老师的严谨细致,让我养成了认真负责的习惯。

在此,谨向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的每一位带教老师表达最诚挚的感谢!未来,我会带着这段实习的收获与感悟,继续在护理道路上稳步前行,以更专业的技能、更温暖的态度,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心”健康。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