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类本科生“早”实践系列活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畅享呼吸”医学本科生早临床实践赋能未来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5   文章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作者:任徽   责任编辑:   (点击:)

2025年7月,西安交大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医学本科生呼吸系统疾病早临床实践赋能未来项目,利用暑假小学期提前进入临床科室,沉浸体验临床工作,实现早临床、早科研。来自临床、药学、制药、法医、基础、口腔等专业共40名医学生参与了早实践项目。

早实践项目及学科介绍

项目共包括四大核心模块:医院及学科介绍、普通病房常见疾病介绍、呼吸ICU先进诊疗技术介绍、肺功能和气管镜等呼吸系统代表性诊疗技术介绍。

首先任徽副主任给同学们介绍了医院和学科的历史、定位、文化,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年轻医生成长的历程,由此拉开了医学生临床实践的序幕,也注入了学一行、爱一行,择一事,终一世的职业信念。

接着进入呼吸内科普通病房参观,介绍了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种类,三级查房制度,新医疗新技术等。结合病例给同学们强调了本科阶段所学的病理、病理生理等基础知识对于未来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坚定了同学们打牢医学基础知识根基的决心。进入RICU病房参观,通过重症医学的发展史,基本救治内容、先进的呼吸机、ECMO、CRRT等器官支持技术的介绍,让同学们对呼吸危重症有了初步的了解。来到门诊部进入诊室和老师一起接诊患者,协助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等。面对接踵而来的患者,同学们观摩了老师们耐心地询问,有效地沟通,高效采集病史,完成体格检查等诊疗活动。老师们同时告诉同学们更要从病患的角度出发,要有同理心,总是去安慰,要成为一名好医生不光需要精湛的医术,同时也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

普通病房及呼吸ICU参观

在气管镜室,胡婷华副主任医师、王丽护理师给同学们讲解了气管镜检查的必要性,适应症和禁忌症。通过模拟器操作,生动讲解了支气管的解剖结构,镜下常见的异常表现以及要注意的并发症。在肺功能室,党莹老师、蒋春燕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肺功能操作的基本原理,还让同学亲自体验了肺功能检查。

气管镜室及肺功能室参观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在医学学习初始阶段就来到临床一线,熟悉医院运行情况,了解医生实际工作状态,学习与病人沟通交流,并从医学生视角对医院、医生、患者、疾病、医疗技术创新等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同时,在实践中开始了医生职业教育,鼓励同学们发现临床问题,本科阶段就早临床,早科研,医工交叉,医理交叉,积极探索,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开启了临床医学的探索之门。

参与活动的学生分享道:“病房中,我看到运行中的呼吸机及身插管子的患者心里一颤,可护士轻柔调整呼吸机参数,照顾病人的样子令我生敬。在各类仪器的滴答声中,医护团队紧盯数据变化,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那种紧绷却有序的状态,让人感受到生命守护者的责任。参观结束,深刻体会到这里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场所,更是用专业与爱心搭建的生命防线,医护人员的坚守与担当,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真谛。”

“疾病无情,在医院的实践学习中更让我感触良多的还是病毒的侵袭和病人的无奈,只有我们医护工作者打好知识基础,做好实践积累,把医疗知识和修养内化于心,才能为医疗事业更好地添砖加瓦。”

“在这次临床早实践中,我看到了医务者在实践过程中的工作生活,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人。说实话看到规培的师兄师姐们脸上藏不住的疲惫时,我的心里是疑惑且犹豫的,我到底该不该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尤其是在了解了住院总医师的工作安排后这样的心情达到了顶峰,以前只知道苦,但没想到要这样苦。不过在参观完病房以及ICU后我就释怀了,病人抱着或绝望或疲惫的心情来到此求医问道,我们也该尽全力来消除疫病,还患者健康的身体。全程实践下来感觉老师们经验丰富,操作熟练,循序渐进的讲解真的给了我心底极大的震撼。”

此次活动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早实践”系列活动之一,该项目顺利实施,得益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全力支持,秉承科室优良的教学传统,在李满祥主任、李洋副主任的悉心指导下,任徽副主任、胡婷华副主任医师、李少军住院总、易静叶、党莹、蒋春燕等多位老师共同协作完成。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