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核心素质及应急急救能力,陕西交大一附院急诊中心于7月18日在急诊中心副护长孙阿巧老师、急诊中心副护长王霞老师的安排下对来自省内不同医院的14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了急救技能与急诊急救规范流程的培训,为护航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做好接力!
三大急救技能是基础
首先由急诊中心的赵亚锋老师对急诊核心三大急救技能操作进行培训,赵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急诊护士,三大核心急救技能的掌握是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急诊护士的看家本领,要认真体会最新操作指南的理念和思想。她详细讲解基础操作流程是心肺复苏,其他操作均依托此展开,心肺复苏的五大步骤,步步明了清晰,如何将按压频率转化成临床实践、如何有效接替按压来保证按压质量,提高CCF值等等;其次是呼吸气囊的使用,需掌握正确的面罩贴合方法、挤压频率与潮气量控制,确保有效辅助通气进行讲解;减压阀如何正确开关,都是力求复苏成功的关键;最后除颤仪的操作重点强调了电极片功能的使用,及在评估心电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放置位置、能量选择及除颤时机的判断。此次操作技能的学习,不仅是加强了急救技能技术的掌握,更多的是对最新操作指南理念的理解和把控。

四大工作坊---急诊特色
为更直观的掌握急诊特色工作有序展开,针对急诊重症患者抢救及急诊绿色通道疾病优先抢救高效急救,特色工作坊就是这样直观的体现和学习。复苏工作坊体现危险信息的快速识别和有效反应、急救现场的站位及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直接影响救治效率,培训要求护士明确主救、辅助、记录等角色的职责,确保操作有序高效。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需掌握快速识别“FAST”原则(面部下垂、手臂无力、言语障碍、时间识别),并配合完成溶栓前评估与转运准备;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则聚焦于心电图快速采集、心肌酶谱检测及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的启动;创伤患者急救需遵循“ABC”原则(气道、呼吸、循环),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损伤,如开放性气胸、大血管出血等。



创伤急救与止血包扎
创伤患者现场有效急救是对创伤生命的保护及肢体功能的保全,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急急救。张晓倩老师针对创伤患者现场急救的重要环节,包括不同部位出血(如四肢、头面部)的加压包扎、止血带使用规范及绷带缠绕技巧。强调了止血带的使用时间限制与松放间隔,大家都很认真的在相互包扎、相互学习!



通过本次系统培训,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将具备规范的操作能力与快速的应急反应,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为生命续航、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