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院骨髓移植患者的不断增加,进而需配合性输血的情况也愈加频繁。由于血液内科骨髓移植患者的血型转变的特殊性,同一患者可能需要输注不同血型的血液制剂。在接到血液内科医生反馈看不懂血型转换期患者的血型单后,输血科主任崔颖主动与血液内科联系,仔细征询并了解目前血液内科在临床用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反应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后,拟定了授课题目“配合性输血血液选择策略”。6月19日上午,输血科主管检验师万春晶和主管检验师马峰前往血液内科为全体医生进行了关于配合性输血的专题培训。
移植骨髓造血干细胞后,如果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移植成功,那么这些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就会发挥造血功能,在病人的骨髓内“生根发芽”,病人体内的血细胞便都是由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因此病人(受者)的血型转变为供者的血型。比如供者是A型,移植后不论移植前受者是哪一种血型,只要骨髓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成活,受者的血型都会变成A型。不过,如果供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并未在受者体内成活,那么受者的血型是不会完全转变成供者血型。因此,移植后血型是否能转变为供者血型也是移植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之一。而患者血型转换期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也一直是输血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培训伊始,万春晶主管检验师从血型概述入手,详细讲解了配合性输血的适用范围和输血原则。她特别强调了正确解读骨髓移植患者血型报告及备注的重要性,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培训过程中,输血科万春晶以丰富的案例和图片为依托,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授课内容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培训结束后,血液内科医生积极提问,输血科万春晶和马峰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在他们的专业解答下,医生们对输血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增强了血液内科医生对配合性输血的系统理解和掌握,加强了血液内科对临床输血工作的规范性和质控意识,确保了骨髓移植患者输血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也促进了输血科与血液内科的协作。“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面对面专题培训”是我院临床用血培训的新模式,在此之前,输血科已在感染科、血液净化科进行了专题培训,受到了临床医护的高度肯定,也为这一培训模式积累了经验。输血科在高质量完成科室内部工作的基础上,未来将继续积极寻求与临床更多科室的配合协作,共同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助力双中心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