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学研究 > 正文

科学研究

医工交叉破难题!医院联合多中心团队首创婴幼儿脑瘫早期影像预测模型,登顶国际顶刊

发布时间:2025-08-21   文章来源:医学影像科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

“上医治未病”——《黄帝内经》的千年箴言,今日在医学影像领域焕发新生。面对儿童致残首因——脑瘫的早期预警难题,西安交大一附院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过程中将其作为重点攻关方向,依托“揭榜项目”,联合全国十余家医疗机构,基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首次构建6月龄至2岁婴幼儿脑瘫风险智能预测模型,突破“确诊晚、干预迟”的临床困境。相关成果发表于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及医学影像顶刊《IEEE Trans Med Imaging》,为全球脑瘫早期防控提供“中国方案”。

突破临床困局: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警”

脑瘫居我国儿童致残性疾病首位,而脑白质损伤(早产儿发生率超20%)是其主要诱因。传统临床确诊多延迟至2岁后,错失神经可塑性黄金干预期。西安交大一附院联合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12家医疗机构,首次实现基于基层普及的常规MRI图像对脑瘫的早期精准预测。该研究发表于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黄婷婷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杨健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技术创新:五大脑区特征锁定风险,AI赋能基层推广

研究团队发现,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皮质脊髓束、大脑脚、丘脑及豆状核的异常信号或萎缩,是脑瘫的五大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团队创新性地构建视觉列线图模型,将复杂医学影像转化为直观风险评分,风险概率一目了然。模型在383名患儿的多中心验证中表现卓越:①预测精度:外部验证队列AUC达0.92(95% CI:0.86-0.97);②临床普适性:11名不同经验医师盲测平均AUC 0.96,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达90%和88%;③基层适配:仅需常规MRI,无需昂贵高级序列,适宜资源有限地区推广。

(图片来源:Tingting Huang, et al. EclinicalMedicine, 2025)

论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linm/article/PIIS2589-5370(25)00296-2/fulltext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西安交大一附院杨健教授团队、数学与统计学院孙剑教授团队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实现关键脑区病变的自动识别与多模态特征融合,初步建成脑瘫风险智能评估系统,相关算法发表于《IEEE Trans Med Imaging》,亓凯博士、黄婷婷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孙剑教授、杨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图片来源:Kai Qi, et al. IEEE Trans Med Imaging. 2025)

论文链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1018476

社会价值:早筛关口前移,点亮患儿希望

该模型将脑瘫风险预警窗口大幅提前至6月龄,为康复干预赢得关键时间。研究证实,对高风险婴儿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运动功能。正如通讯作者杨健教授所言:“一岁前的脑神经可塑性犹如春苗逢雨,此时干预事半功倍。”

“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这项立足中国、惠及全球的突破,不仅为脑瘫患儿家庭带来曙光,更彰显医工交叉破解重大疾病防控难题的力量。未来,团队计划开展跨国多中心验证,推动“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智能体系落地基层,助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践行“健康中国”的使命担当。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