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精准的科研服务,12月6日下午,我院在信息楼406会议室举行科研门诊揭牌仪式。我院副院长韩苏夏、科技部部长董亚琳出席,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峰、副院长马乐、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吴岳、脑科学研究中心李燕教授、肠道微生态研究所温玉荣教授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仪式由科技部部长董亚琳主持。
韩苏夏副院长致辞。韩苏夏副院长表示,目前医院向“研教医”型医院发展,科研作为医院发展的排头兵其作用不言而喻。医务人员在科研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医院提供一个平台来解决,科研门诊便因此应运而生。科研门诊是助力临床医生有效解决科研难题、协助理清科研思路、快速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一个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他强调我院正值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关键时期,国科金作为衡量医院科研能力的关键指标尤为重要。近期国家自然基金委发布相关政策,表示要加强临床医学科学家资助力度,为愿意做科研的优秀医生单列一赛道。这也为我们临床医生做科研提供了新赛道,为我们目标的完成提供了希望,近期的科研门诊都将围绕此主题开展,从申请书撰写辅导,实验方案设计等多方面延展,未来也将对人才类开展科研门诊多学科专家会诊(科研MDT)。同时他指出希望通过与交大以及省内外的专家教授深入交流,彼此了解,充分利用科研门诊这一平台,促成合作,补齐医院基础科研短板。


随后,韩苏夏副院长与董亚琳部长共同为科研门诊揭牌,标志着我院科研门诊正式启航,开始新使命。 同时, 为本次出席 的 院内外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颁发聘书,未来将不 断 扩大坐诊专家团队阵容,邀请到更多有意愿并能够给医院带来助力的“科研门诊专家”。

与会专家围绕科研门诊的运行模式、流程等进行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宝贵建议。马乐教授表示国科金撰写是团队的力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系统工程。临床医生有临床医生的优势,学校有庞大团队对方案设计及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支持,后续可以相互沟通,实现合作共赢。李燕教授提出为保证科研门诊质量,需初步筛选“就诊患者”,集中火力辅导种子选手,最大限度的发挥科研门诊作用。

科研门诊借鉴专家门诊的预约就诊模式,就科研方面的科学问题、研究方向等开展一对一咨询“问诊”。科研门诊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帮助各位科研工作者解决科研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形成科研门诊“MDT”,为在科研中遇到“疑难杂症”的科研工作者提供“问诊路径”。做到能够带着问题来,带着办法走,切实为愿做科研、想做科研、能做科研的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科研服务, 持续发挥科研引擎驱动作用,为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