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张玉顺教授、王海燕教授团队成功完成西部首例新型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3-09-07   文章来源:《门诊》杂志    作者:   责任编辑:朱尔曼   (点击:)

2023年8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王海燕教授团队凭借默契的手术团队配合及对超声和造影不同影像技术的综合应用,圆满完成西部首例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植入,正式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家、全国第四家应用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术的中心,彰显了西安交大一附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的高超左心耳封堵技艺。在房颤患者数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这一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临床应用不仅有望为房颤患者带来更加优异的治疗选择,还将在推动左心耳封堵领域取得更进一步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患者因“主诉间断胸痛2年,突发心慌、气短1周”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胸骨后,呈闷痛,持续约十几分钟,休息后缓解。此后上述不适间断发作,症状、性质及缓解方式同前,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对症处理后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慌、气短,不可平卧位休息,就诊于外院给予对症处理后稍缓解,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余年,最高达180/100 mmHg,未规律监测血压及口服降压药物。20年前因“子宫肌瘤”于当地医院行手术。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房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NYHA II级、高血压3级(很高危)、颈动脉硬化。术前经食道超声评估左心耳内未见血栓,左心房未见增大。综合上述评估结果,为预防卒中并进一步缩短术后抗凝时间,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手术团队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为其行左心耳封堵手术。

术中精彩剪影

手术采用全麻策略并在TEE指导下进行,术中以股静脉为入路置入Bio-Lefort输送鞘,经食道超声确定植入封堵器大小后,输送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至封堵位置,食道超声显示Bio-Lefort内盘稳定,外盘贴合左心耳口,封堵器位置合理,稳定性良好,周围未见明显残余分流,封堵器内未见明显血栓回声,符合释放原则,故将其完全释放。最终造影结果显示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手术圆满完成!

术前左心耳造影测量

术后造影

术后超声

张玉顺教授表示,新型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的定位更加灵活多样,术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封堵位置,实现器械与组织的充分贴合,最大程度优化手术效果,减少远期并发症的风险。另一方面,新型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有望有效减少房颤人群镍过敏的风险,使得患者在植入封堵器后不再受因镍过敏所致的胸闷、气短、头痛等不适的困扰。此外,可降解封堵器的采用能够避免传统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植入术后一年内患者无法进行3.0 T及以上磁共振检查等医学检查的限制,不会对后续医学检查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王海燕教授表示,我国左心耳封堵技术在过去20余年间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能实现针对不同类型左心耳形态的个体化调整,避免对局部组织及邻近器官结构及功能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同时,新型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植入体内后,能促进局部组织内皮细胞再生、实现自体组织“封堵”原本不必存在的空腔器官后,可逐渐降解,从而避免更多金属异物残留体内。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