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的重大战略部署,该项目作为我国对外医疗援助的创新模式,是对传统援外医疗队模式的升级与深化。自2022年本院启动该合作项目以来,我们致力于推动对口医院的设备捐赠、远程医疗服务、人员互访交流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旨在围绕“非洲医生运用中国技术在非洲本土为非洲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核心目标,实现从单纯的“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助力非洲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2023年起,按照医院的统筹安排,检验科已先后派遣张宁、王中林两位年轻有为的援外专家前往马拉维姆祖祖中心医院,开展医疗指导和技术援助工作。其中,王中林老师在完成为期三个月的医疗指导任务后,已于5月16日顺利返回家乡西安,为中非医疗合作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援外专家王中林老师于2月20日顺利抵达马拉维首都利隆圭。在得到第11批援外医疗队(卡姆祖分队)的协助后,于2月22日顺利抵达交大一附院对口建设的马拉维姆祖祖中心医院。随后,就在姆祖祖中心医院检验科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医疗指导工作。在这三个月的时间中,王中林老师以严谨、稳重、理性的态度,与张宁老师一起,在医院和科室的全力支持下,圆满且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
在马拉维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他累计完成了7项共计720例的微生物相关检验工作;进行了31场现场技术操作培训及教学,涉及98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此外,他还成功举办了7场学术讲座,吸引了总计40余人次的参与,为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制定与翻译方面,王中林老师与张宁老师一起共完成了22部SOP的制定与翻译工作,为实验室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新捐赠设备的使用方面,成功安装调试了11台设备,并已顺利投入使用。这些设备包括尿液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台式低速离心机、PCR紫外操作箱、移液器、电动移液控制器、涡旋混匀器、多管涡旋振荡器、旋转摇床、水浴锅和电子天平等。
在创新医疗技术方面,他成功申请了马拉维姆祖祖医院全院首创新医疗新技术认定11项,展现了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他还初步建立了涵盖体液检验、血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的五大检测平台,并完成了部分标准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程序文件的编制工作,为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质量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远程医疗合作方面,通过腾讯会议,成功搭建了中-马检验科远程会诊及培训通道,并成功连线,为两国之间的医疗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便捷途径;在协助华人华侨方面,他积极为9人次提供检验诊断服务,展现了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在科研方面,他与当地医院检验科深入讨论了疟原虫、细菌耐药分布等科研思路,并积极收集科研数据,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王中林老师还积极参与了医疗队的6次党组织生活会和4次定期学术讲座,展现了其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学术热情。



援外任务结束之际,他收到了姆祖祖中心医院John院长给吕院长的感谢信以及医院颁发的感谢状,这既是对他过去三个月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期待与鼓励,王中林老师非常感谢医院和检验科领导给予的这次赴马援外交流机会!通过过去三个月的学习经历,他深刻体会到了国际医疗合作的重要性,医院和科室对此次任务的高度重视和全方位的支持!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疗实践与挑战的异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表示将积极借鉴和运用这次援外交流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他也希望能够继续参与国际医疗合作和交流活动,为推动全球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