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医学人文教育内涵,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建设战略,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健康守护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学系联合院教学部、学工办于4月29日成功举办“第二届叙事医学故事演讲比赛”。本次比赛以“聆听生命故事,书写医者温度”为主题,邀请李小鹏副院长、教学部李雁部长、学工办王蜜蜜主任、妇产科李雪兰主任、李奇灵副主任、杨筱凤副主任、李春芳副主任、芦沁蕊总护士长、韩蓁教授等多名专家担任评委,吸引了来自202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及2019级国际留学生共12名选手参赛及实习医师的现场观摩。
此次活动得到院领导和学科系的高度重视。李小鹏副院长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肯定了妇产科学系一直以来在教学改革及创新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随后提出医学不仅是科学与技术的结晶,更是人文与生命的对话。叙事医学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维度,通过倾听、记录与再现让我们的医学生从“疾病治疗者”成长为“生命守护者”。我院作为国内最早开设来华医学留学生全英文教学的院校,始终致力于将医学人文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妇产科学系举办的本次比赛不仅是学科系特色教学活动的一次深化实践,更是学科系在探索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人文情怀医疗人才的重要举措。妇产科学系李雪兰主任在致辞中强调叙事医学是一个培养医学生“倾听、关注、共情”好品质的重要实践课堂,叙事医学工作坊是妇产科的一个特色教学平台,在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之际,此次“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将是一次培养医学生共情能力与沟通能力的盛会,相信本届比赛更多留学生的参加将更好助力搭建我院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桥梁。
在比赛中,12名来自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参赛选手以各自的临床实践经历为基础,通过临床见习中的真实见闻,以多维度视角讲述了来自妇科、儿科、内科、外科等不同专业多个患者救治的心路历程及跨文化医疗沟通的主题故事,展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医患共情与人文关怀。如来自印度的留学生Sharma和Sufan以《Beyond remission: Battling recurrent cancer》讲述了一名33岁复发性绒癌的女性患者在肿瘤治疗过程的心理变化与经历;临床医学专业陈依青同学以《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讲述了门诊尚未生育的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案决策的心理路程;基础医院专业黄会紫同学通过《血色密码:被封印的造血工厂》还原了医患共同守护儿科急重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温暖故事等,将现场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
评分环节中由妇产科学系教授、职能科室代表、青年教师及学生评委组成的评审团,从主题与内容、叙事结构与表达、演讲感染力及医学人文价值四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评分,同时学工办王蜜蜜主任、妇产科杨筱凤副主任、李春芳副主任及韩蓁教授结合各位选手的现场表现进行了点评。各位评委首先肯定了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并指出今天的演讲比赛是有效培养年轻医生的“医学叙事能力”的实践平台,参赛选手们从自己的临床经历及观察视角,在关注疾病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同时,去发现了诊疗过程中的人文闪光点并将它们再现表达出来,这正是叙事医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经过专家组的认真评审,大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若干。
比赛最后,李奇灵副主任做了总结致辞,再次对所有选手和嘉宾的到来和比赛组织团队及志愿者的工作表达了感谢。她指出本届叙事医学演讲比赛活动和首届相比,更加突出了多专业融合及国际化学生的参与度。希望比赛通过'医学技术-叙事能力-人文素养'的不断实践,助力我们的年轻医生在技术与人文的交融中成长为一名 “有本领、有情怀、有担当、有温度”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