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我院“厚德、博爱、精医、卓越”的院训与雷锋精神在本质内涵上有着深刻的一致性,60余年来,交大一附院“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持续深入,涌现出“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神经内科“爱让生命解冻”渐冻人关爱团队、泌尿外科“前线行动”前列腺癌社区免费筛查公益团队、心血管外科“心连心”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爱心公益团队、儿科“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关爱”公益团队、精神心理卫生科“5-HT”宣讲团等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逐渐形成了“一支部一品牌·一科室一公益”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一代代一附院人用专业知识和爱心行动,为患者和社会带来温暖与关怀,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一附院的雷锋故事,以青春热血展现新征程的奉献担当,为实现我院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二十七载爱心接力,点亮孤残儿童希望之光
——儿科“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义诊关爱”公益项目
“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义诊关爱”公益项目由儿科党支部牵头发起,汇聚多学科精英力量,自1999年起累计在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开展30余次义诊和健康科普活动,共有800余人次的医疗志愿者参与其中,为一万余人次的孤残儿童提供超过2400小时的温暖服务,形成了全方位的孤残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用二十七年的爱心接力,点亮了无数孤残儿童的希望之光。项目获得第四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陕西省首届卫生健康系统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签订“爱心合约”,让孤残儿童有“医”有靠
1999年春,儿科党支部积极响应学雷锋号召,赴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开展爱心义诊。义诊结束一周后,福利院向交大一附院儿科求助,表示福利院内发现肺结核患儿,因福利院医疗资源有限且儿童大量聚集,恐爆发结核感染。儿科接到来电后立即组织召开了会议研讨应急救治方案,决定成立医疗队为孩子进行结核筛查和诊治,防止了结核病蔓延。
经过这次紧急事件,福利院的特殊儿童引起了儿科的关注。这群孩子大多年龄不到10岁,多罹患心脏病、唇腭裂、脑瘫、聋哑等各种先天性疾病。这些疾病让孩子们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对园区环境、保育员护理能力及园医诊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亟须有爱心的儿科医生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并提供免费且长期的公益服务。
在此背景下,交大一附院儿科决定与儿童福利院签订长期义务医疗服务“爱心合约”,用一附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自此,儿科志愿服务队对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开启了长达27年的帮扶活动,让爱与关怀在福利院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多维服务、多学科联动、全链条管理,
为孤残儿童的长期健康保驾护航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形成了多维服务、多学科联动、全链条管理的成熟运营模式,建立了志愿者招募培训制度、捐赠物资管理制度、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志愿服务工作手册,为项目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在志愿者招募阶段,团队严把志愿者招募第一关,对志愿者进行包括服务技能提升、安全知识普及、服务纪律强化及人文关怀教育等全面的培训,确保每位志愿者均具备专业的业务技能和全面的公益服务常识。
在活动筹备阶段,项目根据福利院的反馈量身定制义诊方案、准备爱心物资,提前明确各组的任务分工和服务要求,确保服务精准对接孤残儿童需求,通过全面细致的计划保证活动务实有序高效。
在人员构成方面,项目团队由儿科专家医护团队主导,联合检验科、精神科、妇产科、整形科等多个科室,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提供先天性心脏病、复杂小儿外科疾病等疑难危重病例的精准施治、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治疗、专业康复训练等全方位的服务与保障。
在服务形式方面,项目创新构建了“智慧医疗+人文关怀”运行模式,通过引入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即时医疗援助,有效解决了医疗资源滞后问题。特别是通过项目建立的会诊机制与转诊绿色通道,使福利院的急危重症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在服务内容方面,除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外,团队还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工作,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互动体验,有效提升了福利院的园医和儿童的健康素养和疾病预防意识。用“授人以渔”的方式为孤残儿童的长期健康保驾护航。

改善孤残儿童健康状况,提高园医照护水平,
让志愿者在奉献中成长
目前,项目已对福利院的慢病儿童构筑起一对一的管理模式,提供从预防、检查到治疗的全链条医疗服务。项目同时为福利院的园医提供专业指导,通过科普讲座、线上指导与“一对一医护妈妈”模式,有效提升了福利院园医的专业技能与诊疗水平,全方位守护福利院大家庭。
通过项目的开展,志愿者对医疗行业的职业认同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显著增强,与儿童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锻炼和提升,培养了一批批专业基础扎实、充满人文关怀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国际留学生在项目参与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受到中国社会的温暖与包容,增强了在华归属感与幸福感。

27年的真情坚守,展现了我院医护团队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得到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三秦都市报、陕西传媒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提升了社会各界对孤残儿童群体的认识与关注,也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鼓舞着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到关爱孤残儿童的行列中,为构建和谐美好友爱互助的社会贡献志愿服务力量。